第169章 一代战神的落幕时刻三(3 / 3)

太医,当年若不是慕容垂出手相救,林家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

“将军……”

“听朕说。”

他打断她,声音虽虚弱却依旧坚定。

拿起那卷《道德经》,纸页边缘还留着他指腹摩挲的温度,有些地方墨迹浓淡不一——那是他咳得厉害时,手不受控制颤抖留下的痕迹,每一处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这经文,你们复写一份,送到楼观台。

告诉那里的道长,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毁了天下圣人的智慧结晶,如今朕拼尽全力补回来了,希望楼观台能成为华夏道家圣人思想传承的中心。

道家讲‘道法自然’,别让后人忘了这个道理。

希望后世之人,能从这古老智慧中领悟治国安邦的道理,不再重蹈覆辙。”

慕容轩轻轻抚摸着经文上的字迹,那些笔画仿佛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承载着叔父半生的感悟与思索。

“侄儿记住了。”

“还有件事。”

慕容垂的目光突然变得深邃,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几十年前硝烟弥漫的枋头战场。

“宝若是能做个好皇帝,你们便护着他;若是他昏聩无能,宠信奸佞……”

他顿了顿,喉结微微滚动,像是在咽下心中的沉重。

“从慕容家的子弟里,挑个心正的,扶他上位。

别学朕当年,为了争权,杀了太多自家人。

手足相残,只会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林婉清紧紧握住他的手,那手比刚才更凉了,仿佛生命的热度正渐渐消散。

“将军,您说这些,是要我们……”

“是要你们记住,燕国不是慕容家的私产,是百姓的家。

当年朕执念太深,总想着赢,想着把失去的都夺回来。

枋头那仗,桓温的大军压境,多少人说前燕要完了?可朕偏不信邪,带着弟兄们硬是把东晋的兵马打了回去。

那时候以为赢了就是一切,后来才明白——争来争去,不如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百姓的幸福,才是国家存在的意义。”

慕容轩心里猛地一震,他终于明白,为何叔父总在夜深人静时,对着一幅枋头之战的旧图呆。

原来那场被史书称颂的胜仗背后,藏着如此深刻的悔悟与对苍生的悲悯。

“你们林家,我们慕容家,当年从秦宫盗了秘籍,才有了这百年兴旺。

可天道是公平的,透支了气运,总有偿还的时候。

日后……你们别再争了,顺天而为吧。

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让家族长久,让国家安定。”

他看着林婉清,目光中满是慈爱与嘱托:“婉清,你祖父常说‘过犹不及’,这四个字,比任何兵法都管用。

有些东西,强求不得。

凡事都要有个度,莫要过度追求,以免适得其反。”

又转向慕容轩,眼中带着期许与告诫。

“轩儿,你性子烈,像头小豹子,却要记住,刚易折。

有时候退一步,不是输,是为了走得更远。

在这复杂的世间,要学会审时度势,懂得隐忍与变通。”

夕阳渐渐西沉,屋里的光线越来越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暮色笼罩。

慕容垂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平稳,像是陷入了沉睡,又仿佛在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林婉清轻轻把锦被往上拉了拉,指尖触到他胸口——那里还藏着枚玉佩,不是羊脂的,是块普通的青石,上面刻着“枋头”

二字,被磨得光溜溜的,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

那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他心中永远的记忆,见证了他的辉煌与沧桑,也承载着他对燕国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