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河套风烟起故人踪迹寻(1 / 4)

马蹄轻快地踏过河套平原的茵茵草地,惊起一群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天际。

慕容轩稳稳地勒住缰绳,目光投向远处,只见蜿蜒的黄河水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草原上悠然铺展。

水汽氤氲之中,成群的牛羊恰似散落的珍珠,为这片草原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宁静。

林婉清轻轻收起碎影剑,剑穗上的明珠沾染了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轻抚下泛着温润而柔和的光泽。

“这地方倒比平城安逸许多,难怪古人会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林婉清轻声感慨,目光中透着几分欣赏。

他们离开平城已有月余,一路向西而行。

沿途所遇的匪徒,要么被慕容轩那寒气逼人的寒川剑所震慑,要么被林婉清灵动多变的碎影剑制服,行程倒也顺遂。

只是每当路过一处城镇,看到北魏驿馆那飘扬的旗帜,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被困在平城的张衮,心中随之添上几分沉重。

“前面就是灵州地界了。”

慕容轩抬手,指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城郭轮廓,那里袅袅炊烟在风中缓缓飘散,“听说灵州守将是前秦旧部,对北魏既不算臣服,也不算敌对,我们正好去那里补给些干粮。”

话音刚落,林婉清突然抬手示意噤声。

她微微侧耳,仔细倾听片刻,眉头不禁微微蹙起:“不对劲,有军队行进的脚步声,而且人数不止百人。”

慕容轩立刻心领神会,迅翻身下马,小心翼翼地将马匹牵到一旁的灌木丛后隐藏起来。

二人伏在沙丘之后,谨慎地向外望去,只见一队骑兵正沿着黄河西岸整齐地行进。

他们身着黑色皮甲,头盔上插着的狼尾羽饰随风飘动,马蹄踏在沙地上的节奏整齐划一,就连呼吸仿佛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牧民赶着羊群从旁经过时,为的骑兵竟然翻身下马,从行囊中取出盐巴,微笑着递给牧民。

那笑容温和而亲切,丝毫没有寻常军队的跋扈之气。

“这不是北魏的军队。”

林婉清压低声音说道,“北魏骑兵的甲胄上有云纹标识,而且他们对待牧民向来都是强行征敛,哪会这般和气。”

慕容轩紧紧盯着那队骑兵的旗帜,旗面为玄色底色,上面绣着一头浴火的赤龙,威风凛凛。

“是匈奴的旗帜,但不是拓跋珪收服的那些部落。

铁弗部的狼旗、独孤部的鹰旗我都认得,可这赤龙旗却从未见过。

看他们的阵型,进退有序,绝非普通的部落武装。”

二人商议后,决定暂不进城,先到附近牧民的帐篷中打探消息。

他们来到一顶帐篷前,一个梳着双辫的牧羊少年热情地捧着羊奶碗迎了出来。

林婉清笑着接过羊奶,指了指骑兵离去的方向,问道:“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些骑兵是哪里的吗?”

少年眼中满是敬畏,兴致勃勃地说道:“那是赫连大人的军队!

他们上个月刚帮我们打跑了从朔方来的马匪,还分给我们好多粮食呢。

赫连大人说,只要跟着他,以后再也不用怕北魏的税吏欺压咱们啦。”

“赫连大人?”

林婉清追问道,“他是什么来历呀?牧民们好像都很敬重他呢。”

这时,少年的祖父,一位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老者走了过来。

他抽了口旱烟,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缓缓说道:

“说起来也是个苦命人呐,他是当年铁弗部大领刘卫辰的儿子。

拓跋珪攻破代来城那年,他才十几岁,满门都被屠了,就他一人逃到了薛干部落。

去年冬天,他突然带着一支队伍回来,还改名叫赫连勃勃,说要恢复匈奴的荣光。”

老者磕了磕烟杆,声音压得更低:“这孩子眼里有股狠劲。

回来头一件事,就杀了当年背叛铁弗部的两个小领,把他们的头颅挂在营门口三天三夜。

但他对咱们牧民是真不错,不仅不抢东西,还教我们挖渠引水,说要让河套的草原长出庄稼来。”

慕容轩听后,手猛地攥紧了寒川剑的剑柄,剑鞘的凉意透过掌心传来。

他低声说道:“刘卫辰的儿子?当年拓跋珪杀了他父亲和宗族数千人,这血海深仇,难怪他要改回赫连姓。

赫连,在匈奴语里是‘赫赫连天’的意思,看来他这是要昭告天下,誓要复兴家族啊。”

他们沿着牧民指引的方向,找到了一处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