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和亲失败燃战火 柴壁终成血染地(2 / 3)

锐气已尽,粮草也快耗尽,该我出手了!”

他当即下令,亲率十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干壁。

八月末,干壁城终于被秦军攻破。

姚平率军入城,正准备安抚百姓、清点粮草时,探子突然来报:“北魏主力已至蒙坑,距干壁不足百里!”

姚平心中一沉——他没想到拓跋珪来得如此之快,更没想到对方会选择在蒙坑设伏。

他当即下令:“全军撤退,向柴壁方向转移!”

蒙坑一带,山峦如巨兽蹲伏,层峦叠嶂间,山谷深邃似无尽渊薮。

稀薄的阳光挣扎着透过嶙峋怪石的缝隙,洒下几缕黯淡光影,空气中仿若凝结着千年不散的肃杀之气,令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死亡的预兆。

拓跋珪率军抵达后,立即下令将士们隐蔽在山谷两侧的密林中,只留下少数骑兵在外侦察。

他亲自登上山顶,看着下方蜿蜒的山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姚平,这蒙坑,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秦军撤退的队伍缓缓进入蒙坑。

姚平骑在马上,心中满是焦虑——他深知拓跋珪用兵狡诈,却未料到对方如此迅地设下埋伏。

他不断下令:“加快度!

注意警戒!”

可秦军经过六十多天的攻城战,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携带了大量从干壁缴获的粮草,行军度根本快不起来。

就在秦军主力全部进入山谷时,拓跋珪猛地拔出腰间的弯刀,高声喊道:“杀!”

刹那间,山谷两侧的密林中响起震天的喊杀声。

北魏骑兵如饿狼般冲出,手中的马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步兵则推着巨石与滚木,从山坡上滚滚而下,砸向秦军的队伍。

秦军猝不及防,队伍瞬间被冲散,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姚平脸色惨白,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挥舞着长枪喊道:“兄弟们,稳住阵脚!

背靠山谷,结成圆阵!”

秦军士兵毕竟是精锐,很快反应过来,纷纷举起盾牌,结成圆阵抵抗。

北魏军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

拓跋珪骑着战马,在阵前指挥:“左翼骑兵绕到秦军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

右翼步兵集中弓箭,射向圆阵中央!”

他的指令清晰果断,每一个命令都精准地打在秦军的弱点上。

秦军的圆阵渐渐支撑不住。

有士兵的盾牌被箭矢射穿,倒在血泊中;有士兵被北魏骑兵的马刀砍中,惨叫着倒下。

姚平看着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心中涌起一股绝望——他想起姚兴的嘱托,想起“仁义之师”

的名声,可此刻,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

“将军,再不退,我们就全完了!”

副将狄伯支拉着姚平的战马,急切地喊道。

姚平看着眼前的惨状,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他咬了咬牙,下令:“突围!

向柴壁撤退!”

秦军残部在姚平的带领下,拼死冲破北魏军的包围圈,朝着柴壁方向逃去。

拓跋珪看着秦军的背影,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对身边的将领说:“姚平已成惊弓之鸟,柴壁是他唯一的退路。

我们不用急,慢慢围上去,让他在柴壁中自生自灭。”

柴壁,这座位于汾河东岸的小城,成了秦军残部的最后避难所。

姚平率军入城后,立即下令加固城防:修补城墙、挖掘壕沟、清点粮草。

可当他看到城中的粮草仅够支撑十日时,心中再次沉了下去——他知道,拓跋珪很快就会追来。

果然,三天后,北魏大军抵达柴壁城下。

拓跋珪围着柴壁城转了一圈,随后下了两道令,每一道都透着刺骨的狠厉。

第一道令:筑长围。

北魏士兵分成三班,昼夜不休地在柴壁城外垒墙。

他们用砖石、泥土、甚至秦军士兵的尸体,垒起了三道高达丈余的长墙,将柴壁城围得水泄不通。

城墙上的秦军看着墙外不断增高的长墙,眼中充满了恐惧——这哪里是城墙,分明是困住他们的牢笼。

第二道令:引汾水。

拓跋珪现柴壁城紧邻汾河,当即下令挖掘沟堑,将汾水引入城中。

士兵们拿着铁锹、锄头,拼命挖掘,很快,一条宽数丈的沟堑就挖到了汾河边。

当拓跋珪下令打开闸门时,汹涌的汾水顺着沟堑涌入城中,瞬间淹没了城低洼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