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夏眠假说(1 / 3)

“儘管我认为,“將殭尸人工智慧作为这个悖论的解决方案” 这一观点,在不同具体场景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但它同时具备 “合理性”、“令人不安的可信度”,以及 “十足的恐怖感”。”

“事实上,“在核心文明周围主动创建这类『殭尸人工智慧屏障』” 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场景中最可怕的 —— 正是因为它作为 “防御和长期稳定手段”,看起来是如此合理。”

“同样 “合理却可怕” 的,还有 “文明可能会因『人们更愿意与殭尸人工智慧共处,而非与传统亲友相伴』而逐渐瓦解” 的想法。”

“与那些 “散发恶臭的活死人殭尸” 不同,人形机器人或虚擬实境聊天机器人,往往会被视为 “更好、更安全的伴侣”。”

“你的文明会 “在自动运行中逐渐解体”,因为对大多数成员而言,文明已不再有任何有用的用途。”

“而这场 “殭尸末日” 的到来,並非源於意外或鲁莽,而是源於 “刻意的漠不关心”。”

“宇宙的空旷,对於文明是一件无比可怕的事情。”

“在无数遥远的恆星和古老的星系之间,这个悖论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 —— 在本该充斥著外星文明对话声的地方,却一片沉寂。其他人都在哪里还是说,只有我们(人类)独自存在”

“理解这个悖论的关键在於,它源於这样一种假设:与地球相比,宇宙浩瀚且古老,很可能存在大量与地球相似、甚至比地球更古老的行星。既然地球孕育了生命,那么这些行星中也应有许多能孕育生命。”

“但这个悖论的核心並非 “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而是 “是否存在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和探测到的生命”。”

“显然,这个 “可探测” 的標准是动態变化的 —— 因为我们探测生命(或智慧生命)信號、跡象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所以说,就像前面我们讲的那样。当我们提到 “智慧生命” 时,主要指的是 “技术文明生命”—— 即那些能够留下我们可探测的技术痕跡的文明,比如无线电信號或戴森球群这类巨型结构,而非智慧海豚,甚至是处於铁器时代的外星文明。”

“这个悖论,这个名称其实有些问题,它的名字没有那么恰当。”

“首先,没有人真的认为它是一个 “真正的悖论”,人们只是注意到,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如此浩瀚且古老的宇宙,按理说现在应该早已遍布古老文明,而我们也理应能探测到它们 —— 这种 “理应存在却未被发现” 的状况看似矛盾。”

“其次,將其与恩里科?这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氢弹的共同发明者)联繫在一起,也有些牵强。”

“这个本人並不认为这是一个悖论,目前已知的资料中,他仅在一个场合简要提及过这个话题 —— 他只是认为,文明往往无法存续太久,很可能在自我毁灭(比如通过战爭)前就走向终结,而且星际殖民或许並不现实。”

“考虑到他参与过氢弹的研发,且在人类登月之前就已去世,他对人类的生存概率和银河系扩张前景持些许悲观態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也是科学界的普遍观点,儘管也有不少著名学者持不同意见。”

“不过,在人类登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我们对太空探索的前景相当乐观,而且北约与华约之间爆发核战爭、让文明毁於核爆的可能性似乎也在逐渐降低。”

“於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 在 “星际旅行可能实现”“技术未必是定时炸弹” 的背景下,各种猜测应运而生。”

“生物学家哈特提出,生物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生命会试图扩张、繁衍,並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最终占据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 —— 如此一来,它们的存在应该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因此,任何对这个悖论的解释,要么需要说明 “它们为何无法实现这种扩张”,要么需要说明 “它们有能力扩张,却选择不这样做”。”

“哈特的討论还从 “事实 a” 展开 —— 目前我们没有確凿证据证明外星文明存在,当然,这一点存在诸多爭议。”

“这个悖论的诸多解决方案中,有一类试图证明外星文明 “无法扩张” 或 “不愿扩张”。”

“另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