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六只兔子了,倒没人对此表示特别惊讶。

“卡沃博士自然坚持要成为第一个进入零重力场的人类。他把扭力天平、辐射探测器和潜望镜一起搬进了车厢,这样当他最终到达反应堆的时候,就能看到里面的情况了。随后,他发出信号,推土机嘎嘎作响,一次奇异的旅程开始了。

“很自然,在客舱与外界之间,一直有电话联系。出于未知的原因,普通声波无法穿越屏障,但无线电和电话都能正常工作,没碰上什么问题。当卡沃徐徐移动进入场域的时候,他一直坚持直播讲解,一边描述他自己的反应,一边把各个仪器的读数转报给他的同事。

“尽管他早就预料到了,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还是令他相当不安。在他前进的最初几厘米旅程中,当他穿过场域边缘时,垂直方向似乎摇晃了起来。如今,‘向上’不再是朝向天空了,而是朝着反应堆小屋的方向。对卡沃来说,这感觉就好像他正在被推上悬崖峭壁的崖顶,也就是说,在他正上方,距离六米之遥的反应堆那里。第一回,他双眼所见,以及正常体感所感觉到的,与那些科学训练的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不可置信。他看得出,单就地球引力而言,力场的中心区域肯定比他出发的地方高。然而,要爬过那看似毫无异象的六米,得耗费多少能量啊。为了把他送过去,必须消耗成百上千升柴油,一想到这里,想象力就不够用了。

“关于这段旅程本身,倒没发生什么特别值得报告的趣事,最终,在他出发二十小时之后,卡沃抵达了目的地。反应堆小屋的外墙就在他身旁,尽管,对他来说,这似乎算不上是一堵墙,倒更像一块没有支撑的地板,从他一路攀升的悬崖上,呈直角伸出。入口就在他头顶上方,仿若一扇暗藏陷阱的大门,而他必须从那扇门里爬进去。这应该不会太困难,因为卡沃博士是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急切地渴望找到方法来证明,自己究竟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可事实上,卡沃博士有点过于急切了。当他想尽办法努力进门的时候,居然滑了一跤,从载他过去的那个平台摔了下来。

“这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到他——但并非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哦,天哪!说真的,他确实喊得很大声……

“只要你想一想,如今这个不幸的科学家所面临的境遇,你就会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数百千瓦时的能量被推到他身上,足以把他抬上月球,甚至更远的地方。所做的一切‘功’,都是要把他带回零重力的势能点。一旦他失去了支撑手段,这种势能就会重现。回到我们早先那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吧——可怜的博士从他所攀登的六千五百千米高的山上滑了下去。

“他向后倒退了六米,那可是他用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才爬过去的。‘啊,我的同胞们,那是怎样惊人的陨落啊!’[4]单就能量而言,那完全等同于从最遥远的恒星坠落到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而你们都知道,在那样的坠落中,坠落物最终究竟会获得多高的速度。这和要摆脱地球引力所需的速度一样——著名的逃逸速度。每秒十一点二千米,或者每小时四万千米。

“当卡沃博士回到起点时,这就是所发生的一切。或者,更确切地说,那是他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理论上会达到的速度。然而,当他的速度超过一马赫或二马赫时,空气阻力就开始略有发言权了。卡沃博士的火葬仪式绝对是至高无上的规格,实际上,他也是唯一一颗完全在海平面上潋滟的流星……

“很抱歉,这个故事并没等到圆满的大结局。其实,它根本就没结束,因为那个零重力场的球体依然坐落在澳大利亚的荒漠里,看似与世隔绝,但事实上,却在科学界和官方圈子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挫败感。我不认为当局还能把这个秘密守多久。有时我会想,多离谱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居然在澳大利亚——尽管它高达六千五百多千米,飞机经常就在它的正上方飞行,却丝毫不知道它的存在。”

H.珀维斯就这样完成了他的陈述,这丝毫不令人感到惊讶,即使他还能再勉强多说几句,也没人希望他那么做。我们所有人都沉浸在满怀倾慕的惊叹之中,包括他最坚决的反对者。他的故事讲述了卡沃博士弗兰肯斯坦般的命运,其实我从他的描述中发现了六个基本常识性的谬误,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了,当时我可没这么想。(而我现在并不打算透露究竟有哪些谬误。我会把它们留下来,作为读者练习,就跟数学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一样。)但是,让我们永志感怀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真理之后,他成功地阻止了飞碟教入侵“白鹿”。快到关门的时间了,我们的客人来不及做出反击。

不过,这也是为什么,后续的事情就似乎有点不公平了。一个月后,在我们的一次集会中,有人带来一本很奇怪的出版物。这本书印刷精美,版面设计很专业,只是内容太离谱了,真令人痛心疾首。书名叫《飞碟揭秘》——首页就是珀维斯告诉我们的那个故事,完整而详细。这本书印得绝对一目了然——对可怜的哈利而言,比这更糟的是,那上面上明明白白写着他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