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都有微小的损失,但在装置损耗殆尽之前,它至少可以循环一百次。

在大部分的重量都被中和了的情况下,登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感觉。背包带子向上的拉力让他们觉得像被拴在了看不见的气球的重量来获取地面的摩擦力,在经过了几次尝试之后,最终定在了百分之二十五。在这种状态下,爬一个四十五度角的斜坡就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简单。

有几次他们将重量降低到了几乎为零,为了手把手地攀过垂直的岩石表面。这种感觉最奇怪了,需要他们完全信赖自己的设备。悬在半空中,没有任何可支撑的地方,只有一个在小声呜呜叫着的电子设备,对人的意志力是个考验。但几分钟过后,力量和自由的感觉战胜了恐惧,因为在这里他们真的实现了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几个星期之前,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找到了一句二十一世纪早期的诗句,它完美地描述了他们的成就:自由地行走于残酷的天空。在这个维度上,甚至连鸟都没有这样的自由。只有升力器才算真正征服了天空。它可以打开世界上所有的大山和高原,就如同一代人之前的水肺打开了海洋一样。等到这装置通过测试并进入低成本的量产之后,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将发生巨变。交通运输将发生革命,太空旅行将变得如同坐普通的飞机一样便宜。整个人类将占领天空。一百多年前汽车发明所带来的变化只是个前奏,从此刻开始,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变才真正上演。

但是,艾尔温博士在这个孤独的成功时刻应该没想那么多吧,哈珀对这个想法还是挺肯定的。今后,他将接受全世界的掌声(肯定也有咒骂),但跟此刻站在世界之巅相比,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这真的是精神战胜了物质,智慧战胜了残缺的躯体。其余的一切都是**之后的余晖了。

当哈珀跟着科学家站上积雪覆盖的金字塔平顶,他们异常正式地握了握手,因为这么做显得顺理成章。但他们什么也没说。他们那伟大的成就,加上壮美的风景,那一座座山峰伸向四周目力不能及的远方,都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哈珀在背包带的拉力之下放松了身子,缓慢地扫视着四周。他一边辨认着各个山峰,一边在脑海里叫起了它们的名字:马卡鲁峰、洛子峰、巴鲁特斯峰、卓奥友峰、干城章嘉峰……即使到了今天,这些山峰中的很多都没人爬过。好吧,小升子将会改变这个局面。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在二十世纪时,也有登山者认为用氧气是一种“作弊”的手段。很难相信有人曾试图在不使用人工装置的情况下爬上这些高峰,即便他们花了好几个星期来适应环境。哈珀还记得马洛里和欧文,他们的尸体埋在了离这里不到一英里的某处。

艾尔温博士在他身后清了清嗓子。

“我们走吧,乔治,”他轻声说道,声音在氧气过滤器的影响下变得有些含糊,“我们必须要回去了,免得他们找我们。”

他们对着那些在他们之前站在此处的人默默地道了声别,转身沿着平缓的坡道走下山峰。刚才还是一片澄清的夜色已变得漆黑,几朵高高的云彩划过月球的表面,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月球在明暗之间快速变换着,快到看不清路了。哈珀不喜欢此时天气的样子,并开始在脑海中重新组织计划。或许应该改去南坳的营地,而不是试图回到出发营地。但他什么也没跟博士说,他不想发出错误的警报。

此时,他们正沿着一段崎岖的山坡前进,一侧是漆黑一片,另一侧有积雪朦胧的反光。要是在这里遭遇风暴可就太糟了,哈珀心里暗自想着。

当狂风吹到他们身上时,他还没怎么理顺这个想法。不知从何处传来了呼啸声,如同群山一直在为此刻而积聚着力量。没时间做出反应。即使他们保持着正常的体重,也会被刮离地面。刹那间,狂风卷着他们进入了阴影中空虚的黑暗。

要想判断脚下有多深是不可能的。哈珀逼着自己往下看,却什么也看不到。虽然风似乎在带着他水平飞行,他知道自己肯定在下坠。他剩余的重量将带着他以平常速度的四分之一往下坠落。但这已经够了。如果他们坠落了四千英尺,即便看上去像是只坠落了一千英尺,也起不了多大的安慰作用。

但他没有时间害怕——等到他幸存了之后,他才会有时间害怕——奇怪的是,他最主要的担心竟然是升力器可能会损毁。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同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脑子里一次只能想到一件事。尼龙绳猛地被扯紧了,让他既紧张又疑惑不已。随后他看到了艾尔温博士在绳子的尽头缓慢地绕着他转,像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

这情景一下子让他回到了现实,并立即意识到该怎么做。他刚才的瘫痪可能只持续了不到一秒钟。他在风中大声呼喊着:“博士!快用紧急升力!”

在说话的同时,他在控制面板上找到了密封盖,把它打开,并按下了里面的按钮。

能量块立刻如同一窝蜜蜂一样嗡嗡地响了起来。他感觉到背包带拉紧了自己的身体,想要把他在半空中拉起,远离底下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