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元自然认得张宏,这是太子身边当红的太监。
李一元虽然是重臣,但是也不愿意得罪这样的太监,于是见了张宏一面。
“大银台,太子派咱家来通政司问问,太子的奏疏送去内阁了吗?”
太子的奏疏?!
看到李一元的样子,张宏说道:“就是刚刚送来的,太子有些着急,所以又派咱家来问问,大银台公务繁忙,也请尽快送上去。”
李一元连忙应下来,等张宏离开,他连忙喊来徐叔礼询问。
等到徐叔礼拿来奏疏,看完奏疏后,李一元又看到了最后的署名,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太子和苏泽联名的奏疏,还是有关倭国事务的!
自己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将奏疏送上去!
李一元又回想起,自己担任通政使的时候,被苏泽支配的恐惧。
不,这本奏疏还不仅仅是有苏泽,还有太子的署名和印宝!
想到这里,李一元更加觉得自己在通政司的日子前途一片黯淡。
他已经没力气对徐叔礼发火,而是说道:
“快,把这份奏疏送到内阁!不,本官亲自去送!”
这份奏疏送到内阁,内阁首辅高拱看完后,对着李一元问道:
“李通政使,你对这份奏疏有什么看法?”
李一元连忙说道:
“太子的这份奏疏事理分明,我大明未来有福了。”
高拱也摸着胡子点头,众阁老们也纷纷点头。
太子关系国家的未来,众大臣自然希望太子也能做个明君。
这份奏疏是太子第一次参与政务,虽然说的是倭国情报的事情,但是太子能将事情说的这么清楚,提出自己的建议,已经让阁老们非常欣慰了。
当然,阁老们也知道其中有苏泽的功劳,毕竟苏泽的名字在太子后面署名呢。
张居正也摸着胡子,苏泽对太子的教育,不仅皇帝满意,阁臣们也满意。
能让太子产生政务的兴趣,从不太敏感的倭国情报问题入手,确实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高拱又问道:
“这份奏疏涉及通政司事务,李通政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
李一元本来是不支持的。
通政司内畏惧外派,他这个大银台自然清楚,自己刚刚到任,也应该为了通政司的利益说话。
但是今天自己耽误了太子的奏疏,如果在内阁又反对,这就是打脸太子了。
李一元也是半步踏入内阁的人,哪有想要上进的人和太子明着作对的道理。
李一元只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