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随驾(1 / 2)

魏长贤眼帘微颤,轻声说:“不可。”

高殷点点头:“请君为朕试言之。”

带斛律光的女儿,其实就是带斛律光。

处理斛律氏,其实就是处理晋阳勋贵中已然失势的一群人。

高家并不是唯高洋马首是瞻的,只是高洋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高澄之下的嫡次子,二是在高澄死亡的当口反应迅速,控制住了局面。

这是只有高洋才能做到的事,其他兄弟比不上他,比如七弟高涣,在高澄死时在读书,听到宫中喧哗,大惊说“大哥必遭大难”,手持弯弓而出。

彼时他才十七岁,先不说诸多比他大三四轮的东魏重臣们能不能容忍自己被一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指使,即便高涣控制住了局面,娄昭君也定然不会让非自己亲生的孩子做下一个话事人,一定会把高涣等庶子给挤走,因此实际上能在高澄死后接管东魏的,只能、也必须是娄氏嫡子。

洋演湛济都有这个血统优势,但后三者在反应上比不过二哥,此时,高洋身上的第一个优势又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高澄已死,按次序也应当到高洋。

因此即便娄昭君不愿意,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了高洋,至少比位置让给段氏斛律氏或其他家族的人来掌舵得好,由此东魏在双方的妥协下,平稳地过渡了政权交接。

再考虑西魏在邙山惨败才不得不实行府兵制吸纳新鲜血液,可见只有在生死存亡的时刻,统治阶级才愿意割让利益来改革现状。

饶是如此,高洋也不是东魏诸臣的第一效忠人,高洋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无奈的妥协结果,愿意听从娄氏的人更多,这也使得他们和娄氏绑定太深,而高洋后期的残暴也使得他们的逆反之心更加严重,让高殷增加了额外的平乱成本,斛律金不得不听从娄氏就是一个体现。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只是在等待天亮而已,完全没想过新君能够延续暴君的统治,因此对齐国的形势骤然无法预判,在高殷如今清理了作为领袖的娄氏后,仍剩下许多曾经和娄氏有因缘之人,比如段氏,高殷自己不仅不能动,还得好生安抚。

现在卡在其中的斛律氏,就成为了齐国上下判断高殷意向的风向标,若是结果让他们失望,虽然不至于说大量出奔周陈,但阳奉阴违、暗中使坏还是有可能的,即便身处帝国,迫于皇权不得不听从,但若是有个机会,他们也会如猛虎般扑上来反噬。

高殷不想跟他们较劲,都是齐人,内耗算谁的?更希望收编他们,让他们做自己的猛犬去咬周人。

先是令他们随军出征库莫奚,又派遣一部分子弟南下支援二王、与陈昌和陈国交战,现在打压已过,是顺毛捋捋的时刻了。

作为盛唐名相之父,魏长贤自身也是个顶级文臣,只是高湛高纬等人不能用而已。

如今至尊在这么重要的话题上咨询他的意见,让魏长贤心中颇为感动,斟酌片刻,缓缓开口:“先是斛律氏尚在服丧,不可行此轻率之事。”

虽说鲜卑人不在乎这种东西,但越稳固的帝国就越遵循礼制,因此高殷点头,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给人留话柄。

且刚纳娶五名汉人新妇,这时候再越过她们独宠斛律光之女,很容易引起她们家族的不满。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直接让晋阳的臣子看到高殷释放的善意,工作会更轻松一些。

而且实际上和段氏不冲突,段氏是姨姊在上,斛律氏是萝莉在下,两人的辈分和年龄差都到了祖孙的地步了,段华秀不仅不会嫉妒,说不定还会……

“咳咳。”

听见魏长贤的轻咳,高殷才发现自己露出了可谓荒昏的表情,连忙擦拭嘴角不存在的口水,摆出一副肃穆的样子:“确是如此,尚未与斛律氏完婚,也是出于这层考虑。”

魏长贤抬眼,虽然还没到时候,但聪慧之人都已经猜测到了,之所以现在不和斛律氏完婚,正是为了之后给一个盛大的婚礼,不仅和此前斛律武都纳娶义宁公主的事情相呼应,还能表现出对斛律氏的安抚和笼络,继而让晋阳诸人安心。

时候还没到,所以还需要忍耐,但许多看不清局势的家伙便觉得斛律氏将一沉到底,再起不能,更加惶恐起来。

对汉人文士而言,遵礼才是更高级的宝爱,至于皇帝现实中如何抉择,是他自己的事情。

“其次是斛律仍有些污点,旁支尚可,但直接关系到的明月一家……”

“就是说,如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