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天地之间,时时刻刻于天地发生交互。
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举手投足、一念一想,皆被天地默默记录,所谓“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原是这般真切。
万事万物的本质,说到底便是“道”,若用新些的说法,便是“信息”。
只是太渊之前的境界还太低,不可能主动去捕获天地间的一切信息,他的精神也远远承受不住那些信息。
“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炁。”
这个“婴儿”,指的就是“圣胎”、“道胎”,在佛家叫“法身”,在儒家称为“天理”、“良知”,其实都是一个玩意儿。
本是同源而异名。
太渊在境界更进一步后,圣胎初成,结成了【胎壁】,与大天地之间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联结,有了更多的信息交互。
因此,他才察觉出那一道天门之气机。
说是“天门”,却无实际门户。
更像一种冥冥中的牵引,带着勾魂摄魄的吸引力,仿佛只要跨过去,便能触到世间的真理,踏入另一重天地。
“这便是……羽化飞升么?”
太渊细细感受着此时的玄妙之感。
虽然那股吸引力对他非常强烈,可太渊心中还有疑惑。
他如今虽在炼气化神境更进一步,却未到“进无可进”的地步,天地宇宙间的玄奥仍如星海浩瀚,怎会骤然迎来飞升之机?
正思忖间,虚空中忽响起一道声音,苍老却清朗,像山涧石上的老松在说话,“你现在飞升,只有身死道消的下场。”
紧接着,一位老道人凭空出现在太渊眼前。
“天门虽显,但天路不通。”
太渊心中霎时间警惕。
眼前这位老道人出现的极为诡异,无声无息,在其现身之前,自己毫无察觉。
而且——
太渊目光下垂。
光天化日之下,这老道人竟然没有半分影子。
鬼神?
还是幻觉?
怎么感觉黄粱一梦,神交天地后,这怪事就变多了呢。
还有……“天门虽显,但天路不通”又是什么意思?
他稳住心神,拱手作礼:“贫道太渊,不知前辈如何称呼?”
目光扫过老道人时,却见对方望着自己的眼神里,竟藏着几分欣慰,像看一株久盼的苗终于抽了穗。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
老道人先念了段道歌,调子悠悠的,像在哼自家院里的风声,而后才笑道:“老道玄玄子。”
轰隆!
只是很普通的介绍,却像是一道惊雷炸响太渊的心海。
这道号或许知者不多,但其背后的名字,却是道门内外无人不晓,别说是道门,哪怕在民间亦是传说诸多。
玄玄子是他自己起的道号。
在前朝,元惠宗曾敕封他为“忠孝神仙”;在本朝,永乐帝敕封其为“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英宗皇帝赐其号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皇帝特封其号为“韬光尚志真仙”。
可见无论朝野,都对其推崇万分。
他便是武当派创派祖师,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道门大宗师——张三丰。
“前辈是……三丰真人?!”
虽然在发问,但是太渊内心深处已经相信了九成九。
剩下的那分恍惚,是世事无常带来的怔忪。
就像后世学子忽见孔孟,追星者得遇偶像,那种心情激动之感,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
虽然学道之人应该有一种“祖宗不足法,天道不足畏”的道心,但并不影响太渊对张三丰的敬仰。
敬的不是他的力量和地位,而是他在道行上的成就。
可以给后来人立下一座标杆,让后来者知“道”之可及。
“什么前辈不前辈的,以你如今元神微光显现的道行,称呼老道一声道友即可。”张三丰啧啧道,“没想到,当年一别,你怎么快达到了“叩天门”的程度!”
当年一别??
渊心头一动,回溯记忆,道:“莫非是昔年武当山下一瞥?”
当年,他转道武当,见过冲虚道人后下山,曾隐约觉有目光落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