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微凉的秋风裹挟着落叶在街巷间游荡。
甄士隐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冷汗早已浸透了里衣。
他从未想过,自家子嗣艰难、女儿险些走失,竟可能与那葫芦庙共用一墙有关。这念头如毒蛇般缠绕心头,叫他呼吸都为之一滞。
\"老爷,外头风大,快请贵客进屋吧。\"管家提着灯笼在旁提醒。
甄士隐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拱手将林淡一行人迎入府中。
穿过垂花门,林淡的目光在院落中逡巡。
月光下,蜿蜒的回廊将各个厢房串联成片,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
可奇怪的是,整个宅院却呈现出北方官邸特有的中轴对称格局。这矛盾的设计,恰似甄家此刻的处境——表面光鲜,内里却暗藏隐忧。
\"甄老爷家怎么像府衙似的?\"林清小声嘀咕。他生在江南水乡,见惯了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致,这般规整的布局,倒让他想起随父亲去衙门办事时见过的景象。
甄士隐闻言也不恼,捋须笑道:\"祖上原是北地人士,故而家中建筑多依北方规制。\"他说着,目光不自觉地瞟向与寺庙相邻的那面高墙。
\"所以家中并无水塘?\"林淡状似无意地问道,指尖轻抚过回廊栏杆上积攒的香灰。
这话像一记惊雷,甄士隐顿时变了脸色:\"林公子此言何意?\"
\"方才听尊夫人唤'英莲',想着莲花总该长在水里才是。\"林淡微微一笑,\"不妨在院中置几口大缸,既添景致,又合了小姐的芳名。\"
甄士隐如醍醐灌顶,当即命人取来纹银百两相谢。
推让间,林栋代子收下这份厚礼。待送走林家众人,甄士隐急不可耐地拉着妻子商议起来,连处置霍启的事都抛在了脑后。
烛影摇红中,夫妻二人商议至三更。
最终决定:拆除邻庙的回廊,在距庙墙一尺处重砌府墙,以示敬重;后院开挖莲池,前院摆放四口盛满清水的大缸。
翌日天明,甄士隐一改往日宽厚,将霍启及其亲眷尽数发卖。
林家马车碾着月色回到府邸时,已是子夜时分。
林淡惦记着黛玉,随父亲径直往叠翠楼去。
崔夫人果然还未就寝,见父子平安归来,连念数声佛号——方才林伍匆忙回府报信时,可把她吓得不轻。
\"曦儿睡了吗?\"林淡压低声音问道。
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轻手轻脚转入内室。
昏黄的烛光里,黛玉正裹着锦被酣睡,粉嫩的脸蛋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林淡忍不住俯身轻啄数下黛玉小脸,只觉唇间尽是奶香。
这一刻,他忽然懂了《西游记》里那些妖精为何总惦记着吃童男童女——这般玉雪可爱的小人儿,任谁见了都想咬上一口。
中秋过后,日子如流水般平静。
转眼年关将至,朝廷的官员考评结果传至苏州,林家双喜临门:唐知县升任六品司马,补了文司马致仕留下的空缺;林栋则接掌元和县县令印信。
消息传来时,林淡正在书房临帖。
笔锋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朵黑花。他顾不得这些,快步走向正院——既为父亲高兴,更为兄长林泽欣喜。准岳父高升,这桩姻缘愈发显得门当户对。
唐府此刻更是喜气盈门。
新任唐司马在书房来回踱步,官袍的下摆扫得青砖地面沙沙作响。他原以为这辈子止步七品,不想与林家结亲不过数月,竟得此晋升。
思及此,他对着京城方向深深一揖——这定是林家在朝中使力的结果。
实则这场升迁另有玄机。周知府虽未挪位,但破获拐子大案、肃清贪腐的政绩,让他的考评得了\"优上\"。此刻他正捋着胡须品茶,看着案头吏部批文,眼中精光闪烁。
这位寒门出身的知府心里明镜似的:以他的家世,四品已是仕途顶点。儿子又不成器,必须培植自己的势力。经过多番考察,他选中了林家——林栋稳重老成,其子林淡更是璞玉浑金。
至于唐知县?一个没有根基的进士,正是最合适的提携对象。
当文司马告老的折子递上来时,周知府当即上书举荐。吏部的批复快得出奇,仿佛早就等着这道奏书一般。
腊月二十,林唐两家在听雨轩设宴。
暖阁里银炭烧得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