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十里长街相送,新帝睹物思人(1 / 2)

自从林掌柜的案子了结,谷山县再次恢复平静。

何云生与乔昭仍旧读书,乔姜仍旧在镖局做活,赵家烧饼铺仍旧雷打不动一天五百个烧饼,刘重山在衙门混得越发如鱼得水。

转眼到了秋日,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之后,谷山县来了一个新县令。孔县令因政绩极好升了官,要去京中做官,孔顺心作为嫡系,也跟着走。

孔县令离开时,刘重山安排人给孔县令送上一份大礼。

十里长街绵延,百姓手里拿着包子馒头,或是一把花生豆子,跟随孔县令出城。十里送行,主打一个礼轻情意重。

孔县令哪里经历过这种事情,站在车辕上,看着长长一串百姓,激动得泪流满面。

“我孔某人何德何能,得百姓如此相送?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这段时间来,谷山县百姓已经发现,自从孔县令来了之后,自家的日子的确比以前好过许多。演一场戏,拿点小东西给孔县令充排面,就当是礼尚往来了。

“大人,您是谷山县的父母官,我们不舍得您走。路途远,这包子您拿着,路上饿了吃。”

“大人,您是个好人,是个好官,这是我家刚出锅的窝窝头,您可要带上。”

“大人,我家里穷,送不了您太远,这把土谷山县的土您带上,莫要忘了我们啊。”

“大人,……”

孔县令掩面流泪,躬身对着一众百姓行了一礼。

“多谢父老乡亲抬爱!”为官多年,他第一次受到如此礼遇,这不比被上官夸赞要来得好?

“孔县令您保重身体啊。”

“孔县令,您尝尝我家的红豆糕。”

“……”

十里长街走完,已是傍晚。早晨出门,傍晚还在城门口。

孔顺心抬头望天,深深叹了口气,见刘重山揣着手站在人群深处,又是叹了口气。

他走过去,无奈道:“你干的?”

“什么?不知道,我没有。”刘重山立刻否定,“看来孔县令得人心啊。”

“还不知新县令此人如何,我与叔父先安顿好,过段时间你们也搬到京中。我家大人也好照拂你……你这人莫要想歪主意,免得出事。最多两个月,我们安顿好会派人来接你们。”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孔顺心已经将刘重山当成至交好友,很担心以刘重山的性子,在新任县令这里搞事情会吃亏。

“哎呀,用不着。谷山县已经生计艰难,去京城做什么?房子贵,地皮贵,什么都贵。”

刘重山连连摆手,一双眼看天看地看飞鸟,就是不肯直面孔顺心。

“你不是孤身一人,做事情之前要想着家里人。莫要连累赵小娘子……”孔顺心说到一半,闭上嘴。

刘重山翻了个白眼,还说自己死了心,这人多大,自家侄媳妇才多大,居然敢肖想。这人都过二十二生辰了,他家侄媳妇也才十四。

呸!老牛也想吃嫩草。

“给你,滚吧滚吧。”将篮子塞给孔顺心,刘重山三步并做两步离开。

孔顺心掀开篮子上的布,就见里头放着干粮,一半是烧饼,一半的锅盔。

“不是说赵家烧饼铺不做锅盔了?”

孔顺心笑了,跳上车,望了眼晴空碧洗的天色,心中畅快极了。他此番去京中,若是能建功立业,何愁赵家小娘子看不上自己?若是赵家小娘子看上自己,以鲁氏的性子,定然能同意这桩亲事。

刘重山算什么,根本做不了主。这人在家连下一顿吃什么都做不了主!

夕阳渐渐染红半边天,孔县令一行人总算踏上去往京城的路途。此去山高水远,此去前途光明,两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容玉坐在一棵树上,看着马车渐行渐远,嘴角勾起,笑容灿烂。

“这就是父亲口中,可堪一用的官员?不求利,只求名,这种官员很好拿捏啊。”少女坐在树上晃着脚,往嘴里丢了一颗山枣,慢吞吞咀嚼。

“也不知新任县令如何,辛封又是一个没听过的名字。看来新帝登基,提拔了不少自己的派系,真是大洗牌。”

京中,大太监立在殿外,看着天色发愁,终于他忍不住推开门入内。

“陛下,已经到了晚膳的时辰,多少吃点吧。您午膳未用,再这样下去,身子骨如何受得住?”

龙案后是一个眉目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