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南美建制(一)(1 / 2)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1751 字 20小时前

殿下,这鬼地方比圣萨尔瓦多还热。” 周武扯着湿透的衣襟,甲胄上的铜钉被晒得能烫掉层皮,“探子说前面那片石墙后,藏着不少披兽皮的蛮子,手里攥着铜矛呢。”

朱高燧没应声,只是摩挲着腰间那杆短燧发枪。枪管被他擦得锃亮,映出左脸那道疤,像条暗红的蜈蚣趴在颧骨上。他早瞧见石墙后晃动的人影了,那些家伙披着骆马皮,头上插着彩色翎羽,手里的铜矛在阳光下闪着钝光。

“让弟兄们把虎蹲炮推上来。” 朱高燧突然开口,声音被热风烤得发干,“别忙着卸粮,先给这些蛮子露两手。”

五门虎蹲炮很快在沙滩上架好,炮口对准那片丈高的石墙。炮手们光着膀子填火药,汗珠滴在炮身上,“嗞啦” 一声就没了影。朱高燧举起千里镜,看见石墙后一个戴金冠的壮汉正挥手喊话,周围的土着立刻举起铜矛欢呼,矛尖上还挑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 —— 看着像人的骨头。

“放!”

轰鸣声震得沙滩都在抖,铅弹呼啸着砸在石墙上,石屑顿时像下雨般飞溅。那面看着结实的石墙应声塌了个口子,墙后的欢呼声戛然而止,随即响起一片尖叫。

朱高燧放下千里镜,嘴角撇出点笑意。他就喜欢这动静,比跟文官们扯犊子痛快多了。

“再放一轮!”

第二轮霰弹把石墙轰得更烂,有个土着没来得及躲,被铅弹扫中,半边身子都没了。石墙后的人影瞬间乱了套,像被捅了的马蜂窝般往后面的土坡跑。那个戴金冠的壮汉却没跑,只是站在原地,死死盯着沙滩上的明军。

“停。” 朱高燧按住炮绳,“周武,带二十个火铳手,跟我去会会他。”

他们踩着滚烫的沙砾往前走,离石墙还有五十步时,那壮汉突然举起铜矛喊了句什么。朱高燧听不懂,却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忌惮 —— 不是怕人,是怕炮。

“把这个给他。” 朱高燧从怀里掏出个瓷瓶,那是他老娘塞的胭脂,据说在南边能换不少好东西。

周武把瓷瓶递过去,壮汉身边的祭司模样的人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夕阳的光落在胭脂上,泛出层柔红,壮汉的眼睛顿时直了。

“告诉他,” 朱高燧指了指福船,“船上有比这更好的,能换他手里的黄石头(黄金)。”

通事连说带比划,壮汉的眉头渐渐松开。他突然摘下头上的金冠,往朱高燧面前一递 —— 那冠子是纯金的,上面还镶着颗鸽蛋大的绿石头。

朱高燧接过金冠掂了掂,少说有三斤重。他突然笑了,左脸的疤跟着扯了扯:“告诉他们,三天后,我用十匹丝绸换他一座山的黄石头。”

三天后的谈判在石墙废墟前举行。朱高燧特意让人把两匹云锦挂在桅杆上,夕阳下,那上面的金线绣的龙像活过来似的,晃得土着们直揉眼睛。库斯科?阿塔瓦尔帕 —— 这是通事翻译的名字 —— 带来了十几个捧着金块的侍从,那些金块堆在麻布上,闪得人眼晕。

“这些,换你们手里的铁。” 阿塔瓦尔帕指着明军腰间的刀,用刚学的汉话说道,声音粗得像磨石头。

朱高燧让人扔过去一把铁刀。阿塔瓦尔帕接住,试着往石头上砍,“当啷” 一声,石头裂了道缝,刀刃却没卷。土着们顿时发出一阵惊呼,看向铁刀的眼神像饿狼盯着肉。

“铁可以给你,” 朱高燧指了指海岸边那片平地,“但我要在这儿建城,你们得给我粮食和人。”

阿塔瓦尔帕皱起眉,他身后的祭司低声说了些什么。朱高燧看见祭司的手指向南方,脸上带着恐惧。通事赶紧翻译:“他们说南边有白皮肤的人(西班牙殖民者),拿着更厉害的棍子(火枪)抢他们的金子,要是我们帮他们打白皮肤的,别说粮食,人也能给。”

朱高燧心里一动。他在北平听海商说过,西洋有红毛夷,火器厉害。没想到在这儿也能遇上。

“城我要建,白皮肤的来了,我帮你打。” 朱高燧拍了拍阿塔瓦尔帕的肩膀,这家伙比他还壮,肩膀硬得像石头,“但你们的银矿,得让我的人管。”

他早让人探过,这附近的山里藏着银矿,黑黢黢的矿石看着就喜人。朱棣来信催了好几次,说国内铜钱不够用,得靠南美这边的银子补。

阿塔瓦尔帕犹豫了半天,最后抓起块金块往地上一摔:“成交!”

建城的日子比想象中更折腾。朱高燧让人把带来的军户分成两拨,“前卫” 守港口,“左卫” 去山里开梯田。军户们扛着锄头往坡上爬,刚挖了两锄头就直骂娘 —— 这土看着肥,底下全是石头,得用铁钎凿。

“给老子凿!” 朱高燧踹了个偷懒的军户一脚,“谁凿出一亩地,赏半斤盐!”

盐在这地方比金子还金贵。军户们顿时来了劲,铁钎凿石头的 “叮当” 声在山谷里响成一片。有个从山西来的老兵,以前是石匠,居然领着人凿出了条水渠,把山泉水引到了梯田里。朱高燧当场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