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古色古香的医馆里,阳光透过窗户纸,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线,灰尘在光线里欢快地舞动。小弟子像个被十万个为什么困扰的好奇宝宝,一路小跑,来到了张仲景仙师面前。他满脸疑惑,挠着脑袋,可怜巴巴地问:“仙师啊,仙师,我最近看书看得脑袋都快大啦,有个问题实在弄不明白呀。就是那伤寒病,要是脉象微弱,还老是拉肚子,这该用啥方子治呢?您快给我讲讲呗,不然我晚上都睡不着觉啦!”
张仲景仙师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医书,听到小弟子这一连串的问题,忍不住笑了。他放下书,温和地看着小弟子,说道:“小徒弟呀,你这问题问得好。伤寒病要是出现脉象微弱,还不停地拉肚子,要是这拉肚子自己停了,那很可能是身体里的血少啦,也就是咱们说的亡血。这时候呢,就得用四逆加人参汤来治。”
小弟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两颗圆溜溜的黑葡萄,追问道:“仙师,为啥拉肚子自己停了就是血少了呀?这是啥道理呢?”
张仲景仙师耐心地解释道:“小徒弟啊,你想啊,咱们身体里的气血就像小河里的水,是相互关联的。拉肚子会让身体里的津液流失,津液和血又有点像一家人,津液流失多了,血也会跟着受影响。这就好比小河里的水少了,那和它连着的小池塘里的水也会变少。拉肚子如果自己停了,说明身体已经很虚弱,血也损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得赶紧补血呀。”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仙师,那这四逆加人参汤到底是啥宝贝呀?都有啥药材呢?”
张仲景仙师笑着说:“这四逆加人参汤啊,主要有四味药。第一味是甘草,用二两,咱们现在换算一下,古代一两是5克,那就是10克,而且得是炙甘草哦。这炙甘草啊,就像个和事佬,在方剂里起着调和各种药材的作用。你想啊,一个团队里得有个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人吧,炙甘草就是这个角色。它还能补脾益气,就像给咱们的脾胃打打气,让脾胃更有劲儿干活。脾胃可是后天之本,脾胃好了,身体才能吸收营养,就像小工厂能正常生产东西啦。”
小弟子好奇地问:“仙师,为啥要用炙甘草呢?生甘草不行吗?”
张仲景仙师回答道:“生甘草和炙甘草作用有点不一样哦。生甘草清热解毒的劲儿大,而炙甘草经过炮制,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效果更好。咱们这个方子主要是为了补身体,所以用炙甘草更合适。就好比你要盖房子,不同的活需要不同的工具,这里就需要炙甘草这个‘工具’。”
小弟子恍然大悟,又问:“那第二味药是啥呀?”
张仲景仙师接着说:“第二味药是附子,一枚,生用,还要把皮去掉,切成八片,大概也是5克左右。这附子啊,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它能回阳救逆。啥叫回阳救逆呢?就是当咱们身体里的阳气像快熄灭的小火苗一样,附子能一下子把它给点旺咯。伤寒病到了脉象微弱、拉肚子的地步,阳气已经很虚弱了,就像冬天里快冻僵的小火炉,附子就像给火炉加了一把大火,让阳气重新振作起来。但是附子有毒哦,所以得用对方法,生用能更好地发挥它回阳救逆的作用,但炮制和使用的时候可得小心谨慎。”
小弟子吓得一哆嗦,说道:“仙师,这附子有毒啊,那会不会吃坏人呀?”
张仲景仙师笑着安慰道:“小徒弟别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炮制和使用,就不会有问题的。医生开方子的时候,心里都有数。就像驾驭一匹烈马,只要掌握了技巧,它就能带你跑得又快又稳。附子虽然有毒,但用好了,能救人性命呢。”
小弟子点点头,又问:“第三味药是啥呢?”
张仲景仙师说:“第三味药是干姜,用一两半,也就是7.5克。干姜这味药啊,能温中散寒。你想啊,拉肚子拉得人肚子里冷冷的,就像冰窖一样,干姜就像个小火球,能把肚子里的寒气都给赶走,让肚子暖和起来。而且干姜还能协助附子一起温阳,它们俩就像两个好兄弟,一起给身体里的阳气加油助威。”
小弟子好奇地问:“仙师,干姜和生姜有啥不一样呀?为啥不用生姜呢?”
张仲景仙师解释道:“生姜和干姜虽然是一家子,但作用可有点差别。生姜比较新鲜,它的发散作用强,平时咱们着凉了,煮点生姜水喝,能把身体里的寒邪散出去,让人出点汗就舒服了。而干姜呢,经过晒干炮制,它温中散寒的力量就更持久、更深入,对于伤寒病这种已经让身体阳气虚弱,肚子里寒得比较厉害的情况,干姜就更合适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