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4 / 6)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5296 字 4天前

没有好坏;损益在人,你怎么想就很重要了。他只要透过后天的学习,人生是可以去主导,而不只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人生是某种程度可以有些主动性。到这个地方是赖耶缘起,当然还有进步空间。

    我们看最圆满的缘起,叫真如缘起。请合掌。

    三、真如缘起,正念真如,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这个缘起论,天台智者大师在修观的时候,他“一念三千”主要是把人生切成两块:一个是众生法界,一个是佛法界。前面的业力跟思想,其实是站在众生的法界来讲的。你就是一个凡夫,怎么样力争上游?我好好地创造善业、创造一个美好的思想来改造人生,相当不错。但是它的不足是:你毕竟还是站在众生法界来处理问题,就是你活在生灭的因缘观。

    按照比较高档的经典,比方说《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等,你看他们在处理事情,角度就不一样。他们站在佛法界来处理事情,就是你虽然业障深重,但你看到的是人生表面,没看到你的内心。你把这些业障深重的因缘拨开来,你的心是“如”,“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真如缘起的概念在于“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个很重要。

    这个人生观,他不是要你马上去处理业力、也不是要你马上改造思想,第一件事情让你安住不生灭心。当然你要安住不生灭心,必须要找到不生灭心;什么是不生灭心呢?我的心不断在那边流动,一下子念佛、一下子打妄想;一下子打妄想、一下子念佛,这都是生灭的。对不起,它不是你的本来面目。那怎么办呢?只有一句话:回光返照,探本求源。我们的心都是透过六根,“心光外泄、心随境转”,就是六根里面跑出去。《楞严经》说这样不对,你一辈子就活在生灭心、活在业力跟思想,很难创造大功德。

    《楞严经》的意思就是六根要:逆流照性、回光返照。就是你这个观照,不能顺着六根,要逆六根的节奏,你要问: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从前生而来,是的。那你前生又从什么地方来?我前生再从前生来;那你一直推,推到最后,啪,觅之了不可得。当你逆向去观照、回到生命原点的时候,你得到的结论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无一物”。达妄本空,原来人生没有开始,当然也就没有结果,这个很重要。

    所以,其实我们流转,每个人生只有一个情况:只有过程。什么叫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没有开始?佛陀很喜欢用做梦来比喻人生。诸位,比方说做梦,我们平均一天要做五个梦,一般你醒过来记得最后一个。比方说你梦到你是转轮圣王,你本来是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第二个梦变成蚂蚁。做蚂蚁的时候你想,我上一个梦的时候是做转轮圣王的,我是有七宝千子,梦中的七宝千子到哪里去了呢?没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诸位,我们轮回的时候,虽然生命是相续,一个接一个,但它不只是相续,它还带变化。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你记住。其实你今生跟前生,从现象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每一个人生都是新的开始,你从来没有继承前生,你继承前生什么东西呢?你只有继承前生的业力跟种子而已,从现象的角度,你跟前生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人生没有开始,也就没有结果,这个很重要。

    真如缘起就是要告诉你,人生无所得。这个观念你建立起来的时候,临命终那叫“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一个人临命终能够心无挂碍、无有恐怖,那不是说你去拜佛、修忏做到,那完全是智慧的问题。因为你临命终要失掉所有的东西,包括你珍惜的身体、你的财富,你长时间经营来的眷属等等。

    诸位,我们平常的时候丢了一部车子,你晚上打坐的时候,就有点“弟子心不安”,对不对?我怎么会把它丢了呢?这件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呢?对不对?诸位,你临命终的时候不是丢掉一部车子,你是丢掉你所有的东西,这时你还要把佛号提起来。你如果有所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