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2 / 5)

>证据不足,他还不能直接下结论。

但他知道,他已经找到了那堵高墙上,第一道细微的裂缝。

他不能停下,更不能声张。

这张由火焰和金钱编织的大网背后,不知道牵扯着多少人,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给自己惹来麻烦。

他必须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暗中布下更多的陷阱,收集更多的信息。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人,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仿佛整个县城都已沉入梦乡,只有他这盏孤灯,在对抗着无边的黑暗。

他拿起手机,通讯录的微光映在他凝重的脸上。

为了找到更多活的线索,郑建国开始联系几个他信得过的、在关键部门工作的熟人。

他必须小心翼翼,用一种不引人怀疑的方式,请他们帮忙留意这些火灾的后续调查。

第一个电话,他打给了在县公安局刑侦队的老同学王斌。

“喂,斌子?还没睡呢?我,建国。”

电话接通后,郑建国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平常。

“建国?稀客啊,这都几点了,怎么想起我来了?”

王斌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嗨,瞎忙呗。

跟你打听个事儿,”

郑建国顿了顿,斟酌着用词,“最近城里不是老着火嘛,就旧城区和城西那几块。

我们这儿也天天开会强调消防安全,搞得人心惶惶的。

你们队里,对这几起火灾有没有什么内部说法?比如,有没有查出点什么名堂?”

他问得巧妙,像是一个关心时事、多嘴打听的普通干部。

王斌在那头打了个哈欠:“能有什么名堂,消防那边报上来的都是意外。

线路老化、操作不当,老生常谈了。

我们队里现在人手都扑在省里下来的专项行动上,这种没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案,基本就是按流程走个卷宗。”

“行,我就随便问问。

那这样,斌子,你帮我个忙,如果后面这几起案子有什么新的进展,或者消防那边出了最终的详细报告,你方便的话,给我透个信儿。

我这边也好跟村里人交待,让他们知道厉害,别不当回事。”

“多大点事儿,行,我帮你留着心。”

挂掉电话,郑建国在笔记本上王斌的名字后面打了个勾。

接着,他又给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审批的朋友了条微信,请他帮忙留意一下那几个火灾商户的补偿申请流程,看看有没有被“特殊关照”

,批得特别快或者额度特别高的。

做完这一切,他松了一口气。

他撒下的这张信息网很小,也很脆弱,但至少,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之后,他把注意力转回了书桌。

既然对方的行为逻辑是为了骗取高额补偿,那么他们所利用的,必然是现行政策中的漏洞。

他自己则继续翻看那些厚厚的政策文件和过往的补偿案例,想从中找出那把能被对方利用的“钥匙”

他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及本县的补充规定,全部摊在桌上。

灯光下,他逐字逐句地研读那些官方的、严谨的条文。

起初,他觉得这些规定环环相扣,似乎无懈可击。

但当他把这些条文与“火灾”

这个极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时,问题开始浮现。

他现,有些规定确实写得相对宽松,甚至可以说,在制定时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恶意骗补的可能性,这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正当郑建国沉浸在这种冰冷的分析中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是村治保主任老张打来的,声音带着一丝变调的焦急。

“建国!

不好了!

咱们村的农贸市场,夜里着火了!”

郑建国的心猛地一沉。

握着电话的手,指节瞬间攥得白。

“伤到人没有?”

这是他脱口而出的第一个问题。

“人没事,就是烧了西北角堆杂物那一片。

消防队刚走,现场封着呢。”

“我马上到。”

挂掉电话,郑建国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他预想过无数种可能,却没想到对方的下一把火,会烧得离自己这么近,这么快。

这不再是文件上冰冷的案例,而是生在他管辖范围内的、活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