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o2章 忘忧泉(1 / 4)

崂山深处,林木葱郁,云雾缭绕。

山势险峻,人迹罕至,唯有采药人和修行者偶尔踏足。

在这深山之中,藏着一眼神秘的泉水,当地人称之为“忘忧泉”

传说,饮下此泉水,便能忘却心中最痛苦之事。

但奇怪的是,真正寻到它的人寥寥无几,更少有人饮下那泉水。

山脚下有个小村庄,村里的老人常说,忘忧泉并非轻易可见,它只向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显露真容。

更神秘的是,泉边常年有位道姑守护,她不让任何人轻易饮下泉水,总要先经过一番考验。

那年初秋,战火终于蔓延到了这个偏远的山区。

邻村遭了兵灾,死伤无数,幸存者四处逃散。

杨家村虽幸免于难,但村民们日日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灾祸就降临到自己头上。

李婆婆是村里最命苦的人。

多年前丈夫早逝,她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

儿子杨铁柱勤劳孝顺,娶了个贤惠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眼看李婆婆终于可以安享晚年,谁知三年前一场山洪,夺走了儿子和媳妇的性命,只留下当时才五岁的孙子小宝与她相依为命。

如今小宝八岁了,聪明伶俐,是李婆婆活下去的唯一寄托。

每当夜深人静,李婆婆总会想起那些逝去的亲人,泪水浸湿了枕头。

但她从不在孙子面前显露悲伤,总是强颜欢笑,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这天傍晚,村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呐喊声。

几个浑身是血的村民跑进村子,大喊:“快跑啊!

叛军来了!

见人就杀,见屋就烧!”

村子里顿时乱作一团。

李婆婆慌忙抱起还在烧的小宝,随手抓了几件衣服和一点干粮,跟着人群往深山里逃去。

夜色如墨,山路崎岖。

逃亡的人群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身后村庄的方向已燃起熊熊大火,哭喊声、马蹄声、兵器碰撞声混杂在一起,令人胆战心惊。

“奶奶,我害怕。”

小宝在李婆婆怀里瑟瑟抖。

“别怕,奶奶在。”

李婆婆紧紧抱着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

突然,一支流箭破空而来,李婆婆下意识地转身护住孙子,箭矢擦着她的肩膀飞过,划出一道血痕。

她一个踉跄,抱着小宝滚下山坡,重重撞在一棵树上,顿时失去了知觉。

当李婆婆醒来时,天已蒙蒙亮。

她现自己躺在山坡下的草丛中,浑身疼痛,怀里却空空如也。

“小宝!

小宝!”

李婆婆惊慌地四处寻找,却不见孙子的踪影。

她忍着疼痛爬上山坡,回到昨晚逃亡的小路。

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村民的尸体,她疯似的翻看每一具尸体,生怕找到自己的孙子。

没有小宝的身影。

李婆婆沿着小路一路寻找,呼唤着孙子的名字,回应她的只有山谷的回音和偶尔的鸟鸣。

她找遍了附近的山林,问遍了遇到的每一个幸存者,却无人见过小宝。

几天后,叛军撤走了,李婆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村庄。

原本安宁的村庄已成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间,偶尔可见未干的血迹。

家园毁了,亲人没了,最后的寄托也消失了。

李婆婆坐在自家废墟前,欲哭无泪。

邻居告诉她,有人看见叛军抓走了一批孩子,小宝可能就在其中。

这消息成了压垮李婆婆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想起村中老人说过的忘忧泉传说,决定上山寻找那眼神秘的泉水——她再也承受不起这撕心裂肺的痛苦了。

李婆婆收拾了简单的行装,踏上了寻找忘忧泉的路。

她在深山中跋涉了三天三夜,饿了就采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山涧溪水,累了就在山洞或树下歇息。

她的衣服被荆棘划破,手脚布满伤痕,但她毫不在意。

内心的痛苦已经让她麻木,支撑她的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忘忧泉,忘记这一切。

第四天清晨,李婆婆沿着一条几不可辨的小径前行,忽然闻到一阵奇异的清香。

她循香而去,拨开一片茂密的藤蔓,眼前豁然开朗——一池清澈见底的泉水静静躺在山岩环抱之中,水面上缭绕着淡淡的雾气。

泉水旁立着一块天然石碑,上面刻着三个苍劲的大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