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老板举起刚开封的焰灵花酒,高声道。
“干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瑞国的酒杯和云罗的陶碗碰在一起,出清脆的声响,像一曲跨越国界的欢歌。
返回瑞国都城的马车上,林羽仍在翻看今日买下的几件“巧艺品”
——那只“瑞云盒”
被他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木盒的漆色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能映出两国工匠相视而笑的模样。
“今日这一趟,值了。”
林羽轻声道,“百姓的智慧,比任何国策都有力量。”
苏婉靠在他肩头,望着窗外掠过的灯火,轻声道:“其实啊,无论是酿酒、织锦,还是种地、盖房,百姓们追求的不过是‘日子越来越好’。
只要咱们顺着这个心思,让他们能一起挣钱、一起琢磨好日子,就没有融不了的隔阂。”
林羽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你说得对。
开春后,让工部在两国边境多建些‘联艺坊’,给工匠们提供场地,再设个‘巧艺奖’,年年评选,重奖那些能融合两国技艺的匠人。”
马车行至宫门前,恰好遇上兰妃和柳妃带着宫女们放烟花。
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照亮了宫墙上“四海同春”
的匾额。
兰妃看到林羽的马车,笑着挥手:“陛下,娘娘,云罗送来的焰灵花酒我们尝了,后劲真足!”
柳妃也笑着补充:“阿禾姑娘的帕子我们也收到了,绣得真好!
我让宫女学着绣呢,往后咱们宫里的帕子,都用这‘双花缠’的纹样!”
林羽和苏婉走下马车,望着漫天烟火,听着远处市集传来的欢笑声,心中一片安宁。
他知道,这新春的热闹不止是辞旧迎新,更是一个开始——一个瑞国与云罗在手艺里交融、在烟火中共生的开始。
市集的灯火渐渐稀疏时,敖风仍在整理今日的“巧艺会”
记录。
账本上记着:瑞国铁匠帮云罗乡亲修了三十把锄头,云罗织娘教瑞国商贩染了十二种新色,两国工匠合计改良农具七种、创出新纹样十九种……每一笔都透着鲜活的暖意。
他拿起那枚“两邦共荣”
的金牌,轻轻放在账本上,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他年轻而坚定的脸庞。
他想起林羽的嘱托,想起张奶奶说的“日子要像焰灵花一样红火”
,忽然明白,所谓的长治久安,从来不是靠刀剑守护,而是靠这一针一线的联结、一锤一凿的相融,靠百姓们在烟火气里慢慢懂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最好的日子。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新春的烟火里继续铺展。
而瑞国与云罗的土地上,巧匠们的锤子还在敲,织娘的丝线还在绕,农夫的犁头已经备好——他们要用双手,共同编织一个更绵长、更温暖的太平盛世。